建鄴:在中國式現代化南京實踐中繪出最美圖景 |
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
全年新增金融類持牌、備案機構超100家,金融業增加值穩居全市第一; 高新技術企業增量、增幅均創新高,目標完成率主城第一; 新增億元以上企業125家,主城第一; 新增規上單位310家,全市第一;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收530億元,增速8.5%、主城第一; 區政務服務大廳在主城中唯一獲評“南京市最佳政務服務大廳”; ……? 剛剛過去的2022年,奮進中的建鄴人用許多個“第一”,寫下了華麗篇章。 踔厲奮發擔使命,凝心聚力譜新篇。2023年,不斷進取的建鄴人將圍繞“聚焦‘兩個建成’,奮力走在前列”總目標矢志拼搏,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南京實踐中繪出最美圖景,為南京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。 回首2022年—— 勇挑大梁擔重任,砥礪奮進著華章 回首2022年的建鄴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組閃光的數據: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0億元,增速高于全市約1個百分點,位居主城第二;全區(含煙廠)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.5億元,其中區本級121.6億元,同口徑增幅5%,保持全市領先。規上服務業營收占全市比重15.7%,拉動全市增長1.9個百分點、全市第一;限上貿易業銷售額占全市比重11.1%,拉動全市增長2個百分點、全市第一。重大項目數量、年度計劃投資額、開工數量均居主城第一,預計完成簽約項目投資總額623.3億元、主城第二;新增億元以上企業125家、主城第一,預計新增規上單位310家、全市第一。 閃光的數據背后,回響著建鄴人踔厲奮發的堅實足音: ——“金字招牌”含“金”量穩居榜首。全年新增金融類持牌、備案機構超100家,金融業增加值穩居全市第一。全省首只政銀共建的20億元產業投資母基金、全市首只市區聯動的10億元S基金、高瓴首只40億元碳中和投資基金先后落地,交銀、紅點QFLP基金完成注冊,REITs項目進入國家發改委專家評審階段,金魚嘴基金街區連續三年入選頭部排行機構發布的十強榜單。出臺“金科十五條”,簽約恒生電子江蘇總部、保準牛華東總部等優質項目;升級“建鄴高新進園保3.0”,累計授信超63億元;“金魚嘴每日路演”累計吸引項目超800個,撮合融資超33億元。運行金融法庭、長三角金融多元調解中心,設立北交所南京服務基地,啟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南京教室,建鄴“金字招牌”更加亮眼。 ——科技產業創新能級持續提升。引進工業軟件設計領軍企業合見工軟,建設EDA領域IP產品線全球研發總部。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主城第二,高新技術企業增量、增幅均創新高,目標完成率主城第一;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3家,培育江蘇獨角獸企業2家、江蘇高新區瞪羚企業6家;8家新型研發機構在全市績效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,7家入選省級立項、3家入選市級立項,數量均為主城第一。研發經費投入總量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均居主城第二,高技術服務業全年銷售額在主城唯一實現正增長?!?12科創森林”茁壯成長,南京新城國際企業孵化器獲評全國優秀等次,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備案1家、省級備案4家;新增國家級博站2家,入選國家“海外引才”計劃2人。發布全省首單ABN模式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;在全市首批開展小微企業補貼券試點,為超過200家企業減負增效。 ——數字經濟新引擎動力澎湃。南京-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,華為政務一網通軍團核心研發團隊入駐,城市鴻蒙產業園啟動建設。引進威努特、深信服、竹云科技等頭部企業區域總部4家,上下游關鍵節點企業22家,落地睿行數智、天數智芯等一批行業“隱形冠軍”“單打冠軍”,形成數字基建、智慧物流和交通兩個百億級產業賽道,預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收530億元,增速8.5%、主城第一。打造數字經濟公共服務護航平臺,提供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服務,為區內企業降低數字化成本約30%;黑馬數字經濟產業實驗室引進數字經濟目標企業7家、準高企8家。全年發布應用場景89個,入選南京優質場景項目20個、全市第一。 ——“頂流商圈”銷售額逆勢增長。出臺消費領潮工程行動計劃、元通“頂流商圈”發展規劃,啟動地下空間聯通專項研究,破題“元通不通”。南京國金中心竣工招商,總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,江浙首家安達仕品牌酒店、甬府等多家米其林星級餐廳、華為江蘇智能體驗中心,以及眾多國際一線品牌完成入駐。全區集聚10萬平方米以上商業綜合體9家,面積超150萬平方米,撐起主城“半壁江山”;全年新開品牌首店113家,其中全國首店7家、華東首店2家。舉辦不間斷促消費活動近700場,客流量和銷售額逆勢增長;發放汽車消費補貼超300萬元,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總額超3億元,為歷史最高水平;首創并舉辦兩屆時尚消費直播大賽,電商企業、店鋪數量實現兩位數增長,網絡零售額突破百億元;預計全年全口徑社零和限上社零增幅均居主城第二,消費拉動作用持續增強。 ……? 圍繞2022年承諾的十件大事要事,在“啟動實施文明極美城區建設”“全力打造天藍水碧生態建鄴”“系統推進生態科技島開發建設”“持續深化現代化教育名區建設”“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”“合力構建‘一網統管’治理體系”等方面同樣亮點頻現: ——環衛精細化保潔成績主城第一,渣土管理成績長期位列全市第一方陣; ——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完成率全市第一,環境信訪回復滿意率首次全市第一,中心城區河湖治理“六化”體系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; ——生態科技島無人駕駛微循環小巴全島暢行,成為全市范圍最大的開放式應用場景示范區; ——獲評全市唯一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,督政考評連續四年全市第一,省優質園占比全市第一,省基礎教育成果獎特等獎獲獎數量全市第一,全區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全市第一; ——街道級養老服務質量指導中心在全市率先實現全覆蓋,開辦南京首家公建公辦托育園實現“帶娃莫愁”。 ——借力人工智能,實現服務“360度無死角,24小時不打烊”,區政務服務大廳在主城中唯一獲評“南京市最佳政務服務大廳”; ……? 與此同時,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,建鄴的成績也是可圈可點:在全市首推“網約車司機不下車”采樣服務、“核酸采樣地圖”小程序、疫苗接種便民流動車等做法并被推廣,為居家隔離陽性人員發放“健康愛心包”、提供家庭醫生團隊服務,充分彰顯了博愛南京的暖心溫度。在全市率先出臺區級助企紓困“十六條”,扎實開展企業大走訪,預計全年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28.5億元、其他政策性減稅降費9億元,惠及市場主體近2.5萬戶;成立房地產、金融業等5個工作專班,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,推動重點企業穩產達產、區域經濟平穩運行。 展望2023年——?? 錨定“兩個建成”目標新征程描繪新圖景 回望來路斗志堅,展望未來再發力。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。新的一年,建鄴區將全面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精神,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委、區委全會精神,推動“聚焦‘兩個建成’,奮力走在前列”跑出加速度、邁上新臺階: ——搶占金融改革新高地,在“金融強核”上取得新突破。 爭取科創金融改革試驗授權,制定重要金融中心“1+2”政策落地細則,精準滴灌市場主體,持續做強“金核磁場”。瞄準海內外頭部金融機構和頂尖金融人才,實施“金域良緣”招引計劃,更高起點推進金融城二、三期項目入駐和四、五期項目儲備。力爭率先實現公募基金、公募REITs全市“首發突破”,率先打造QFLP等境外來寧資本“首選口岸”,率先在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、消費金融、普惠金融、供應鏈金融等新風口中奠定“首位優勢”。 布局金融城數字基建,聯合河西管委會投建全市首個“金融云”基礎設施,配置集約共享的金融“算力超市”,探索城市金融大腦運行模式,助力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。推行“融易辦”數政服務,開發集多部門審批端口于一網的“線上綠道”,開設金魚嘴每日路演“線上門店”,試行基金備案照前會商、股權份額轉讓等“線上通辦”,構建“募投管退”全周期云服務系統。盤活“征信查”數據資產,探索與持牌征信機構市場化聯營金融數據應用場景,在投資機構風控、特殊資產交易、信貸智能匹配等領域形成獨特功能優勢。 創新“黨建引領+業界共治”管理體制,織密拉緊金融城黨建聯盟、理事會等聚力紐帶、資源網絡,增進交流合作,暢通問政渠道,凝聚同心同向、群策群力、共商共建的發展合力。延展“專家智庫+名師高徒”人才鏈條,持續做大群賢畢至的金融城“朋友圈”,聘邀頂尖專家,舉辦高峰論壇,不求所有、但求所得;辦好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南京教室,優化高層次金融人才的區域供給結構。完善“集中監管+多元調解”風控機制,用好金融法庭、長三角金融多元調解中心、法律服務產業園三道“防火墻”,進一步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法治效力、專業能力。 ——點燃數字經濟新引擎,在“科創育林”上取得新突破。 筑牢數字新基建底座,加快建設5G基站、算力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,打造“千兆寬帶+千兆5G+千兆WiFi”的三千兆協同發展城區。擴大數字招商“朋友圈”,發揮資本招商突出優勢,放大產業政策牽引作用,緊盯數字經濟細分賽道,落地東軟醫療全國總部等龍頭項目,引進重點數字經濟企業10家以上,次年形成50億元以上營收支撐,力爭新增數字經濟上市企業2家。豐富數字應用新場景,加快建設城市鴻蒙產業園,推動數字化應用示范,賦能特大城市中心城區數字治理;發布數字應用場景100個,遴選10個“優質場景”給予支持。 持續培優創新生態,修訂完善區級科技創新支持政策,助力科創企業融資不少于20億元。持續建強平臺載體,支持現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公共服務、工程技術和應用轉化等平臺,推動“012”科創載體擴容提質,打造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園,破解行業“卡脖子”難題,鍛造一批“殺手锏”技術。持續激發主體活力,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當年備案累計數達900家,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認定120家,培育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5家、瞪羚企業10家、獨角獸及相關企業10家。 優化空間布局,加快推進金融城二期、三期等5A級寫字樓建成交付,力爭新增高端商務辦公面積20萬平方米,形成金融總部“一軸兩廊”和數字經濟總部創新帶。加快招引集聚,加大央企二級總部和平臺企業總部招引力度,緊盯500強企業、行業龍頭企業等,滾動推進清單招商,新引進總部企業不少于5家。強化本土培育,支持區內優質企業加速成長為總部企業,引導大型企業辦事處、分公司等非獨立法人機構升級為總部企業,力爭新增能級提升類總部企業不少于10家。 ——塑造元通商圈新地標,在“消費領潮”上取得新突破。 支持推動南京國金中心、德基世貿中心全面開業,華采天地等商業綜合體提檔升級,導入全球頂尖品牌和新潮品牌,推出國際品牌旗艦店、高端Mall、特色主題商場,打造南京都市圈消費新地標。以地鐵元通站改造為核心,建立互聯互通地下商業空間,優化河西中央公園業態,推動四個象限自由連通,實現“交通組織+消費動線”便捷順暢。啟動設計商圈LOGO、形象IP、公共標識等視覺符號,進一步提升商圈辨識度。 發展首店經濟,出臺“首店+”體系發展政策,開通品牌首店服務“綠色通道”,加快喬爾·盧布松、city'super等知名餐飲、零售品牌首店落地。擴大品牌規模,大力吸引國際高端品牌、時尚前沿品牌、原創設計品牌舉辦首發首秀首展,全面提升商品豐富度和品牌集聚度。培育本土品牌,建立本地名優品牌目錄,鼓勵邊城體育、行狐電子等引入戰略資本、布局全國市場;用好資本賦能手段,優化個轉企、小升規等扶持政策,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本土連鎖品牌。 做強電子商務,建設直播電商實訓基地,引進全國產業互聯網百強企業,支持央(國)企、平臺型企業建立電商板塊的江蘇或長三角區域總部,打造產業互聯網企業集群發展區。培育新一代消費,突出“最年輕城區”特色,高水平運營“西城·夜未央”活力街區,布局一批網紅餐飲、娛樂、健身、小劇場等新業態,滿足園區年輕群體全時段、多樣化消費需求。推動江島新天地全面開業,打造線下沉浸式休閑娛樂主題場館,發展體驗型文化旅游消費業態。 ……? 大江流日夜,奮斗無窮期。建鄴區主要負責人表示,浩浩蕩蕩的長江見證了建鄴的蓬勃發展,奔流不息的姿態也激勵著建鄴人奮斗不止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,勇挑大梁、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,為“聚焦‘兩個建成’,奮力走在前列”矢志拼搏,努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建鄴展現出美好圖景,為南京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?。暇┤請螅?/p>
信息來源:建鄴區發改委
|